為不斷提升農房改善項目品質,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形成具有地域特點、鄉土特色、時代特征的新蘇式民居,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繼續開展農房改善省級示范建設工作。2021年,首次組織設計大師對農房改善省級示范項目進行全過程跟蹤指導。根據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部署要求,廳科技發展中心組織設計大師、優秀中青年設計師分組對第三批省級示范項目的規劃、設計及建設施工全過程進行指導,旨在讓今天建設的農房成為明天致力保護的經典民居,結合農房改善建設的鄉村能成為未來人們致力保護的歷史文化名村。江蘇省設計大師、南京長江都市建筑設計股份有限公司總建筑師王暢團隊對宿遷農房建設相關項目進行跟蹤指導。成員專業覆蓋建筑、規劃、結構、園林等。江蘇省設計大師、建筑專業總建筑師、研究員級高級建筑師 王暢
項目分布在宿遷市泗陽縣穿城鎮、愛園鎮、三莊鎮以及宿豫區仰化鎮、新莊鎮。
項目位于泗陽縣西北部的穿城鎮南側,省道S245東側,規劃用地面積3.3萬㎡,總建筑面積0.9萬㎡,新建住宅52戶。社區注重農房改善與產業發展融合、與社會治理同步、與基層黨建并舉,挖掘顏氏鄉土文化特色,依托鄉村菊花特色產業生產基礎,打造泗陽縣北側“菊韻花香,仁德顏圩”的產業特色型農村社區。專家指導組前后多次赴現場指導,對規劃設計方案的道路交通組織、建筑設計、設施配套、公共建筑選址布局及風貌特色、村莊入口節點設計、林下空間設計等提出了具體意見。建設單位組織規劃設計單位對環衛、照明規劃、路網布局、游覽路線、立面效果、公建布局及建筑設計、特色風貌、景觀節點、鄉土材料應用等內容進行了優化提升。項目位于鎮區橫向發展軸線與省道S245的交匯位置,規劃用地面積4.3萬㎡,總建筑面積1.9萬㎡,規劃總戶數110戶,其中新建78戶,提升改造32戶。社區以特色田園為基礎,以百年梨園為本體,以藝術介入為手段,打造集梨文化、藝術研學、紅色文化、網紅打卡等體驗為一體,人與自然深度互動的文旅休閑農村社區。專家指導組對規劃方案中平面布局、延續村莊肌理、建筑戶型設計、國際高校建造大賽建筑保留利用等提出了指導意見。建設單位組織對規劃總平面布局、建筑戶型進行了優化,對既有建筑物、構筑物、公共活動空間等進行功能活化和再利用,加強改造、翻建、新建的相互融合。該項目位于三莊鎮最南部,省道S325東側,規劃用地面積12.6萬㎡,總建筑面積3.4萬㎡,新建住宅242戶。社區圍繞三莊鎮桃果基地、碧根果家庭農場等產業基礎,構建桃果種植、果品飲料加工、農副產品銷售、休閑旅游觀光為一體的新型農村社區。專家指導組對規劃方案中的交通組織、公共建筑立面造型、臨水景觀節點、鄉土及適地適生物種、施工工藝及資料管理等提出了優化意見。建設單位和規劃設計單位采納了專家指導組的大部分建議,對環衛規劃、交通規劃進行了優化完善,對室外公共健身活動場所、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公建立面裝飾、臨水景觀節點以及施工過程和驗收資料歸檔等內容進行了整改。
該項目位于仰化鎮東部復隆村,南沿京杭大運河,西鄰同義村,北至陸塘河,東至丁仰線,規劃用地面積8.8萬㎡,總建筑面積3.5萬㎡,新建住宅271戶。項目以“景區、社區、園區”三區融合為理念,依托大運河文化帶、乾隆行宮遺址文化元素,以及傳統市集的繁榮發展,打造文旅加值的新型農村社區。專家指導組對市政設施、地方文化、建筑立面效果、農房門頭設計、公共建筑設計、景觀節點等規劃設計方案提出了完善意見。建設單位和規劃設計單位對市政管道流向、區域水系設計、公服配套布局、建筑立面設計、施工腳手架搭設、景觀方案等內容進行了修改完善。
項目位于新莊鎮北部老袁莊、徐莊兩個村民集中居住點,西側緊鄰新大線,規劃用地面積14.0萬㎡,總建筑面積4.7萬㎡,新建住宅361戶。社區圍繞中心水體及百年古樹,通過溝通梳理水系,構建以古樹為中心居民活動空間,將袁莊打造成生態宜居、自在耕耘、古樹為伴、育人傳承的新型農村社區。專家指導組對規劃方案中水系優化、交通規劃、環衛設施規劃、景觀節點設計、景觀植物配置,以及施工資料過程管理等提出了具體指導意見。建設單位組織規劃設計單位對區域內水系梳理、道路及停車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布局、村口景觀節點設計、材料復試檢驗、鄉土植物配置等內容進行了完善。
專家組關注規劃方案中的場地設計、道路規劃,強調構建內暢外聯的交通路網,優化景觀體系,增強濱水空間的開放性。結合專家意見,加強二期與一期路網的銜接與串聯,合理確定路網密度,明確兩期間主次道路以及慢行道路銜接位置、寬度,形成整體性、系統性的路網結構;三莊鎮在道路交通規劃中,增加道路材質示意圖,明確村莊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及宅間道路材料,增加靜態交通規劃圖,明確停車場的數量和位置,并在沿稽劉路布設公交站點;優化濱水空間及濱水步道設計,增設沿岸水生植物及綠化鄉土苗木增加水岸步道層次,在主道路邊劃出農機具停車場方便群眾農機進出。

費渡新型農村社區路網結構及道路材質
專家組提出公共建筑應適當和農房在色彩、風格上加大差別,并重點完善綜合服務、文化娛樂、教育衛生、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整合資源,將黨群服務中心和新時代文化實踐站選址集中布局在村莊西側,增設了反映地方文化的顏回學堂、顏氏家訓展示墻、仁愛道德文化、國學體驗館等功能,同時對建筑立面方案進行了優化。仰化鎮復隆新型農村社區優化了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增加衛生室、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等功能設施,全面提升社區綜合服務水平;細化了民宿平面布置,優化了衛生間的設計,保證衛生間可以自然采光通風,同時在屋面增加了觀景平臺,提高了居住環境品質。

專家組認為新型農村社區的景觀設計應區別于城市景觀,符合鄉村地域特征,具有當地的文化特色。將水系駁岸改用松木樁駁岸、硬質駁岸、自然護坡相結合的處理方法,優化水系景觀設計;保留原有古皂莢樹作為為主景觀節點中心,將河邊景觀原本鋪設草皮處改為農村小菜園,增加河邊空間實用性并豐富鄉土景觀層次;以原生岸線為基礎,優化水體岸線,并結合規劃場地,串聯游憩路,打造村民活動廣場空間,展現村莊活力。
問題: 在農房改善省級示范創建項目指導過程中,您認為如何提升公共配套建筑設計水平?
專家解答:農房改善應注重公共配套設施建筑設計,一要提高設計意識,不要僅僅按照配置要求進行功能空間設計,要切實了解村民的生活需求,讓公共配套設施真正能夠成為村民日?;顒拥墓仓行?。二要注重空間復合利用、靈活使用,建筑設計要適應未來的變化,提高空間的使用率,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通過建筑引導生活方式的變化。三要提供適度寬松的創作環境,建筑師通常有自己的想法,在得到尊重的前提下會有更好的鄉村農房規劃設計作品涌現出來。